导读
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贵州公路集团以“工装革命”践行科技创新,用“毫米级”微创新推动安全与效率升级。集团官微推出《创新微力量》专栏,聚焦一线“小装置”,揭秘巧思如何化解行业痛点。本期关注一项“跨路施工可移动安全防护棚施工工法”,看它如何破解跨路施工多重难题。

为有效应对贵平8标底至大桥跨G76厦蓉高速(贵都段)吊装施工中存在的高风险、干扰大、效率低等难点痛点,贵州公路集团第九工程公司贵平8标项目团队研发“跨路施工可移动安全防护棚施工工法”,为今后类似跨路施工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传统困局
调整难 耗费高 风险大

底至特大桥跨G76厦蓉高速(贵都段)
调整难:传统防护棚灵活性差,一旦现场搭设完成,位置便难以根据施工进度进行微调。
耗费高:传统防护棚必须分段搭设、分段拆除,过程中需长时间交通管制,不仅耗时耗力,还严重制约主线施工进度。同时,搭拆过程中机械耗材和人工费用高,材料损耗率大,导致整体施工成本居高不下。
安全风险大:传统防护棚搭拆高度依赖现场工人的技术和责任心,施工时需在中央分隔带设置临时支墩并进行交通管制,工人高空作业时还面临坠物、焊接火花飞溅等多重安全隐患。
创新突围
模块化设计+移动式防护
受现代化装配式施工理念启发,项目团队创新提出“跨路施工可移动安全防护棚施工工法”。该工法采用预制混凝土基础、标准化型钢桁架、滚地笼滑移系统三大核心模块,实现防护棚“场外预制、整体吊装、移动防护、快速拆除”的全流程优化。

可移动安全防护棚示意图
预制基础+模块化桁架:预制混凝土基础在场外预制完成后运至现场安装,桁架在桥台区拼装,大幅减少现场作业时间与交通干扰。
滚地笼+牵引系统:防护棚底部安装定制滚地笼,配合滑轮组和牵引钢丝绳组成的牵引系统,实现精准移动,可随作业面推进而“跟踪”防护。。

可移动安全防护棚吊装完成
架桥机整体吊装及拆除:利用现有架桥设备完成防护棚的整体吊装,无需额外大型吊装设备。钢箱梁施工结束后,安全防护顶棚整体调移至既有高速公路外侧进行分段拆除,全程无需交通管制,既提升安全性,又节约设备成本。。
多维价值
机动提效标准护安循环增益
效率提升:从预制混凝土基础到整体吊装,施工周期缩短,大幅提升施工节奏。

可移动安全防护棚现场施工
安全提升:防护棚实现作业面全覆盖,有效拦截施工坠物、焊接火花及混凝土浆液坠落,保障下方高速通行安全;整体安装与拆除仅需临时交通疏导,极大降低施工风险。
经济效益:相比传统工法,减少材料用量,整体降低机械设备成本、人工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社会效益:减少对高速公路运营的干扰,提升施工企业形象,为同类施工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