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新闻中心>集团要闻
一路向“疆”| 新疆G218那巴9标:“毫米级”精度的数字施工

导读

当贵州公路人的足迹踏上新疆大地,四条征途在戈壁与天山间铺展。从磨穿的四双鞋到“一天四季”的坚守,从日均1.5万辆车流旁的“安全攻防”到“毫米级”精度的数字施工。 这次,第三工程公司的宣传小组一路向“疆”,用镜头与文字记录下建设者们克服困难、破解难题的故事。第四站,咱们就跟着他们的步伐,去新疆G218线那拉提至巴仑台公路第9标段(以下简称:那巴9标),看看那里的奋斗故事!

新疆G218那巴9标项目部

早上六点半,那巴9标包格旦互通已经开始施工。峡谷风起,路面摊铺负责人李刘峰紧了紧身上的棉衣,七月盛夏,项目施工现场依旧寒气逼人。

包格旦互通施工现场

在被称为“地质博物馆”的天山深处修路,高寒、陡坡、复杂地质都是“拦路虎”,但听李刘峰说,项目有一台筑路设备,能以“毫米级”精度破解诸多建设难题,并让项目成为全线首个科技示范段。

跟随他们的脚步,我们也见到了这台浑身都是科技绝活儿的项目“大功臣”。

“3D”智能摊铺有绝活

智能摊铺机

“眼前这台摊铺设备,采用3D智能摊铺工艺施工,集成了卫星定位、高精度传感器、3D数字化模型等前沿科技,实现了对摊铺施工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极大地提升了摊铺作业的精度、施工质量和效率。”李刘峰说。

信号接收器

据介绍,3D智能摊铺工艺通过专业设计软件3D-Office整合道路纵坡、横坡、厚度设计参数构建高精度道路三维数字模型,实现自动化控制,建立±3毫米级精度控制标准,较传统钢线挂设工艺提升60%精度。

3D摊铺系统移动站手部,精准控制摊铺质量,提升施工安全和效率。

RTK移动站手部,精准定位、放样引导、数据采集、保障施工安全。

正当我们一头雾水,搞不懂3D智能摊铺工艺和面前的摊铺机奥妙所在时,李刘峰继续为我们答疑解惑。

“我们的摊铺机内置28个高精度传感器,每秒可采集300组工况数据与BIM模型实时比对,自动调节摊铺厚度、坡度及标高,实现施工过程零返工。”李刘峰指向机器上的电子化设备说。

实时检测摊铺控制效果

4.5%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完成

不仅如此,这台设备还可以消除传统工艺钢线挠度、传感器漂移、人工架设偏差三大误差源,使得路面结构层厚度合格率达99.5%,平整度达2.8毫米/4米,实现“零挂线”“零导梁”施工,测量工作量相较以前减少85%。

单幅日均650米的“加速度”

那巴9标全长21.8公里,其中主线路基工程长约15公里,整体式路基宽度24.5米,分离式路基宽度12.5米,水稳基层设计厚度38厘米。“现在隧道即将全部贯通,接下来的重点都在路面摊铺了。”项目经理柳晶说道。

检测摊铺厚度

那巴9标地理位置特殊,施工面临高寒高海拔、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日蒸发量大等挑战。“我们采用3D摊铺工艺施工,能有效减少施工缝,提高水稳材料运输、摊铺过程的保水率。”柳晶说。“集合这些优点,我们的路面摊铺量单幅日均突破了650米,施工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了45%。”

采用3D摊铺工艺效率显著提高

同时,采用3D摊铺工艺施工,单班施工人员由18人减至7人,并有效减少高空作业风险点12类,材料损耗率控制在1.2%左右。


路面摊铺工作加速推进

目前,那巴9标路面施工作业正如火如荼。看着这台有着众多绝活的设备正缓缓向前移动,我们的内心不禁为建设者们的智慧点赞。在广袤无垠的新疆大地上,面对复杂环境、地形的挑战,建设者们以数字化设计、自动化施工、智慧化管控为抓手,让公路建设告别传统模式,实现了提质、增效、降本等多重目标,也让我们对这条路、对这片土地多了些美好想象。

那巴9标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