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新闻中心>集团要闻
一路向“疆” | 新疆G30星哈5标:日均车流1.5万辆,一场“速度与激情”的较量!

导读

当贵州公路人的足迹踏上新疆大地,四条征途在戈壁与天山间铺展。从磨穿的四双鞋到“一天四季”的坚守,从日均1.5万辆车流旁的“安全攻防”到“毫米级”精度的数字施工。 这次,第三工程公司的宣传小组一路向“疆”,用镜头与文字记录下建设者们克服困难、破解难题的故事。第二站,咱们就跟着他们的步伐,去新疆G30星哈5标,听说那里每天都在进行着“速度与激情”的较量!

新疆G30星哈5标项目部

抵达新疆G30星哈5标项目现场前,我们便听同事介绍,这里施工的最大特点是,日均车流量超1.5万辆,施工作业面与行车道最近处不足2米。来到现场,当重型卡车疾驰而过时,我们真切体会到同事们口中星哈版“速度与激情”的深意。

G30星哈5标日均车流量超1.5万辆

作为全国一次性改扩建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全国东西交通大动脉的“咽喉”,G30星哈段改扩建工程需在保障24小时畅通的前提下完成拓宽改造,施工与通车的矛盾、大雾风沙天气的影响……每一项都是悬在建设者头顶的难题。

面对安全“高压”,建设者们通过“人防+技防+物防”三防结合,编织出“零事故”安全网。

“一点三员” 人防为基

安全员对隐患点进行排查

安全员进行安全巡检

“施工期间,我们一直在传导一个理念,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视线一定要看着来车的方向,这样遇到险情时,才能第一时间避险逃生”。项目党支部书记黄全介绍,项目还实行“一点三员”(即:一个施工点,安全员、技术员、班组长跟班作业)安全网格全覆盖,“三员”24小时轮班值守,时刻关注工人的施工作业、设备的运行状态、相邻车道的通行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潜在的安全隐患。

“鹰眼”监控 技防赋能

无人机实时监控

当第一缕曙光照亮戈壁滩,我们看到项目部的无人机已经起飞,它的任务是排查隔离墩是否移位、工人反光衣穿戴是否规范;另一边,布设在全线的30个高清智能摄像头如“鹰眼”一般,正在识别违规闯入车道、未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等违规作业行为。

高清智能摄像头实时监控

警示灯与标识标牌夜间指引车辆安全通行

夜幕降临,间隔20米的太阳能警示灯开始“上岗”,将施工区化作光的海洋。“这些警示灯组成的‘警示走廊’,即便在夜间、大雾、风沙、雨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也能让司机提前1公里就能看清施工轮廓。”技术员袁定帮说。

交通导改 物防强边

进行临时通行道路标线施工

采用交通导改重力式移动钢护栏保障车辆分流

采用交通导改多重防护措施保障车辆顺利通行

面对车流量大、保通压力大的实际情况,项目部将交通导改纳入重点工作。全线长30.1公里施工区域被移动钢护栏、新泽西护栏、水马和安全锥等隔离严密分隔,关键区域增设双层防护,为过往车辆勾勒出清晰的安全通道。

警企联动 工地上流动的“安全哨”

工地上,一辆车身喷涂“警企联动”字样的巡逻车引起了我的注意。项目同事介绍,这是项目部与当地交警、路政部门及地方政府等联动,创新启用的“警企联动巡逻车”,每辆车配备技术员、安全员和应急装备,循环往返于项目施工战线上,成为流动的安全哨。

 

警企联动巡逻车进行安全巡检

“一旦发生拥堵或事故,交警与我们共享信息,5分钟内即可协同发布绕行指令。”项目经理李建凯说,“今年6月处置了一起货车追尾事故,从发现险情到现场预警,再到车道转换和顺利通行,我们全程仅用了10分钟。”

移动测速车防止车辆超速

多措并举保障施工与通行有序进行

“一点三员”的安全网格,“鹰眼”的精准监控,智能灯的引导警示,“警企联动”的安全预警……这就是星哈高速上的“安全密码”,每一重“密码”都是建设者的匠心与守望,它们紧密交织,共同编织出“零事故”安全网,编织出沿线群众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