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贵州公路集团以“工装革命”践行科技创新,用“毫米级”微创新推动安全与效率升级。集团官微推出《创新微力量》专栏,聚焦一线“小装置”,揭秘巧思如何化解行业痛点。本期关注一项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第五届全国公路微创新大赛金奖的“单台天车双吊索平衡纵向运输施工方法”,看它如何解决传统悬索桥吊索安装施工中的剐蹭难题。
近日,由贵州公路集团第六工程公司纳晴15标创新研发的“单台天车双吊索平衡纵向运输施工方法”,在第五届全国公路微创新大赛中斩获金奖。该技术通过设备革新与工艺优化,轻松实现了悬索桥吊索安装的“快、准、省”,为同类工程提供了施工新范式。
获奖证书
传统困局
剐蹭磨痕 暗蚀吊索保护层
牂牁江大桥为主跨1080米的双塔单跨钢桁梁悬索桥,全桥共设有索夹242个、吊索296根。其中,单个索夹最大重量为7.5吨,单根吊索最长116.743米、最大重量为1.82吨。
连接悬索桥主缆与主桥钢梁的吊索
索夹与吊索是连接悬索桥主缆与主桥钢梁的关键部件,被称为悬索桥的“生命线接头”,它们的安装质量,直接左右着桥梁的“健康命脉”,是桥梁施工中不容小觑的关键一环。当前国内特大型悬索桥吊索安装施工中普遍采用的传统双天车抬运法,在吊索运输及安装过程中,易使吊索与猫道面层结构发生拖曳剐蹭,造成吊索保护层损坏,影响吊索质量。
创新突围
化繁为简 一车担双索效能飙升
直面剐蹭难题,纳晴15标项目建设团队集智攻坚,通过采用减少平衡天车数量、增加双拼工字钢悬挑梁改造天车吊运方式,创新开发单台天车双吊索平衡纵向运输施工方法。不仅根治了传统双天车抬运导致的吊索防护层剐蹭损伤痼疾,更让安装效率、操作便捷性与施工安全性同步跃升,生动诠释了“小改造撬动大效益”的创新智慧。
设备精简,“双车”变“单车”:传统吊索抬运依赖2台平衡天车沿承重索双轨并行滑动。本技术化繁为简,仅需1台平衡天车,并创新性调整为垂直承重索方向运行,在维持天车滑移平衡的同时,又能显著节省材料与安装费用。
极简天车正在运输吊索
效率翻倍,“单索”变“双索”:在根据猫道尺寸定制的平衡天车上,创新安装双拼工20型钢作为悬挑梁,并在其左右两端设置挂钩,用于挂载吊索,形成双吊索平衡吊运,如同一副精准的“机械扁担”稳稳挑起重物,打破了以往单次仅能运输1根吊索的限制。同时,通过切换挂钩,还可兼顾索夹与吊索承运,实现“一车双用”。
极简天车正在运输索夹
多元价值
好用不贵 推广性强 Buff叠满
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纳晴高速牂牁江大桥所有索夹与吊索吊运安装施工,并在金州大桥的上构作业中得到推广应用。
极简天车垂直承重索方向运行
经济效益:相较于传统双天车抬运法,本技术平均缩短20%工期,减少20%高空作业工班数,并降低施工临时措施费15%,有效节省了吊索损伤修复费用、天车、卷扬机等材料设备以及人工成本投入。
质量效益:消除吊索质量隐患,提升安装精度,为大桥整体质量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
安全效益:减少猫道转运平台的建设以及安装班组工人的临空作业时间,确保全部安装作业均在猫道安全防护区内完成。
社会效益:研发的新型单天车及其标准化施工模式,可适用于不同跨度的悬索桥,有效破解了吊索施工中效率与质量保障难以兼顾的共性难题。
创新效益:经贵州省公路学会鉴定,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项、省部级工法1项、企业微创新竞赛大奖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