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新闻中心>集团要闻
4500米天路攻坚!果藏拉隧道贯通背后的坚守与奋斗

近日

由贵州公路集团

云南黔亚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

高海拔隧道

川藏铁路配套工程

西藏S303线康多2标果藏拉隧道

主洞顺利贯通

果藏拉隧道全长4812米

贵州公路集团承建段主洞长2040米

建设者们在“生命禁区”鏖战了两年半

看似“平平无奇”的数字

只有亲身站在海拔4500米的雪域高原

才能读懂每一米掘进背后

建设者们是如何在极端环境下

突破生理与技术极限

与极寒 缺氧 复杂地质

搏斗的壮举

挑战生存极限

雪域高原的水电“孤岛”

果藏拉隧道进口端

位于波密县康玉乡境内

隧址区海拔为4500米

属于高海拔极寒地区

冬季道路旁的雪墙

2022年6月项目进场

项目部便陷入水电“孤岛”

施工及生活无电网供电

为保障项目建设

项目部在前期准备工作中

配置了高压热水锅炉

实现全工区集中供暖

发电机功效仅为额定功率的40%

项目部就部署多台大功率发电机

艰难维系着光明与动力

冬季运输道路

但真正的考验在冬季

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

道路积雪深达2-3米

在极寒气候影响下

机械设备也出现了“高原反应”

故障频发 效率低下

润滑油黏度增大

水箱结冰致发动机启动困难

同时也加剧了零部件磨损

而维系工程的“生命线”

材料运输需翻越5200米垭口的道路

常被雪崩无情切断

清理运输便道

面对这一系列难题

项目部未雨绸缪

在寒冬来临前抢运了2.3万吨建材

组建百人突击队驻守关键节点

突破物资运输瓶颈

运用拌合站蒸汽融冰系统

罐车裹“棉被”保温等方式

破解材料冻结难题

守护生命红线

缺氧之地的无声“战斗”

在高海拔缺氧环境下施工

建设者们的身心承受了极大挑战

当地空气含氧量仅为内地的60%

血氧浓度仅有70%~80%

头痛 失眠等不适症状如影随形

高原病和低温引发的感冒 冻伤等疾病

都在威胁着一线人员的健康

项目部设置的吸氧室

为保障大家的生命健康安全

项目部在应急物资库储备了氧气瓶

配备了应急药品

设置的吸氧室

成为重要“能量站”

定期邀请医疗团队进行巡诊

复杂地质挑战

创新保障的破局之路

除了极端气候环境

果藏拉隧道掘进过程中

还遇到了复杂地质的挑战

隧道主洞 平行导洞洞口

进口浅埋段地质脆弱

主要有断层破碎带

突涌水 岩爆 大变形等不良地质

洞身穿越岩性接触破碎带

落石 掉块风险高

拱顶无支撑易坍落 冒顶

隧道在断层破碎带和富水段

潜藏涌水 突泥的危机

面对种种挑战

项目部坚持技术创新

针对断层破碎带 涌突水等不良地质

大力推广应用“四新”技术

严格遵循“先排水 短开挖

弱爆破 强支护”原则

构建“三级风险管控+

智能监测+应急联动”安全网络

实现复杂地质条件下

“零事故”施工目标

作为川藏铁路关键配套工程

S303线康玉至多吉岔口段建设工程

建成通车后

将极大提升铁路建设物资设备的运输效率

为川藏铁路这条“世纪工程”

注入强劲动力

未来

这条公路将与川藏铁路并肩

共同构筑起连接西藏与内地的

综合运输大通道

大幅提升物流效率

密切经济文化纽带

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