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党的建设>党建工作
七一献礼|国企党建创新优秀案例+1

七一前夕,贵州公路集团基层党建工作传来捷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企业党建工作委员会和《国企》杂志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国企党建创新优秀成果(案例)征集推选活动公布获奖名单。由贵州公路集团第六工程公司党总支申报的《坚持党建引领 抓好“四强建设” 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案例,从1500多件申报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本届国企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本次国企党建创新优秀成果(案例)征集推选活动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主题,旨在系统总结和全面展示国资国企在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方面所取得的优秀成果,促进各方交流学习与经验共享互鉴。

第六工程公司本部党支部及纳晴15标党支部协同贵绳集团相关党支部

通过党建联建活动为牂牁江大桥主缆 吊索等物资报供搭建交流平台

第六工程公司贵平2标党支部与贵平项目相关党支部开展联建共建活动

促进多方在质量安全 党建工作方面的交流互学

近年来,第六工程公司党总支通过不断优化工作措施、强化实践载体,通过创新学习方式、建强基层组织、打造“四心”服务体系、抓好“三支队伍”培育,搭建“三联”共建平台等手段,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优势,精准把握党建工作的重心、抓手、特色,持续强化政治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显著提升了党建工作的服务效能与价值创造力。

第六工程公司党总支组织党员干部在银良村帮助村民栽插秧苗

第六工程公司党总支组织党员走进青杠坡战斗遗址接受红色教育

在党的生日到来之际,第六工程公司党总支获得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果的生动印证,更彰显了“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的实践价值。它既是贵州公路集团基层党建工作阶段性的“成绩单”,也为新时代国企基层党组织如何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供了鲜活样本,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更强劲的红色动力。

第六工程公司承建牂牁江大桥

第六工程公司承建金州大桥

 

 

国企党建创新优秀案例介绍

坚持党建引领 抓好“四强建设”

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公路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党总支

贵州公路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党总支(以下简称“公司党总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发展抓党建、党建促生产”的工作思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组织建设为支撑、队伍建设为依托、作风建设为保障,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措施、活化载体,找准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的重心和抓手、特色和亮点,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机联动、有效融合,推动党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真正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举旗定向,以抓实理论武装为主线,强化政治建设。公司党总支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采取多种手段、多渠道抓好党员干部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一是加强理论学习。认真落实“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以及行业要求、党内法规,通过“每天学一句、每周学一节、每月学一篇、每季读一本”等途径,全力抓好党员干部思想教育、作风教育、廉政教育,引领党员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二是创新学习方式。在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交流研讨等常规学习方式基础上构建“三学”联动机制,开展轮流领学、众筹促学、多元践学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分享经典好书、励志故事,做到支部委员带头学、党员大会日常学、主题党日互动学、专题研讨系统学、结合实际创新学,持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不断提升理论学习成效。三是抓实学习教育。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聚焦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制定工作方案及学习计划,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开展集中学习、网络研学和交流研讨,帮助党员从党的理论学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行。

(二)夯实强基固本,以党建赋能基层为主业,强化组织建设。公司党总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扎实抓好基层党支部组织建设,积极打造“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四强”党支部,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一是建强基层组织体系。根据公司项目规划和党员分布实际做到党组织应建尽建,实现项目建设到哪里、支部就扎根到哪里。坚持党管干部人才,充实党务工作力量,注重从生产一线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想法多的党员同志担任支委班子,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二是夯实基层党务基础。持续推进党支部达标创优工作,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谈心谈话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指导基层党支部扎实有效推进年度任务,持续开展党建工作督导检查,召开党务工作交流会议,组织基层党务、新闻宣传、公文写作等业务培训,按照“增加先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整顿后进支部”的思路,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及时解决支部瓶颈和难题,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均衡发展、全面过硬。三是发挥基层组织优势。量身打造“初心、知心、舒心、暖心”的“四心”服务,党工团联合发力,开展“察民情、访民意”调研,启动“青听”工程,及时解决职工关心关注问题。在基层全覆盖建立职工书屋、青年之家,设立劳动者户外综合服务站,打造舒心工作环境。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各类文娱活动,持续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温馨有爱的企业文化。

(三)坚持服务协同,以助推双融双促为主体,强化队伍建设。公司党总支始终坚定党建引领促进生产经营的工作目标,聚焦“选育管用”,锻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有效激发基层组织活力。一是用好“三支”队伍培育。凝聚一线党员先锋力量,创新党员管理方式,在项目设立党员先锋队、工人先锋队、青年突击队“三支队伍”,持续推行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积分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管理模式,促使党员干部转作风、强作为、提效能。积极搭建党建联系常态化制度化运行管理工作机制,制定《抓党建促生产工作方案》,将责任分项落实在党员头上,紧紧围绕任务攻坚牵头组织专题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共同探索用党建方法破解业务领域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二是搭建“三联”共建平台。围绕更好集成组织优势,凝聚更大党建合力的目标,结合“六路黔行”党建品牌创建要求,按照“组织共建、活动共办、资源共享、互助共进”的思路,精准施策、合理安排、科学结对,联合地方村社、内外同行、友邻单位等党组织积极开展“资源联享、地企联建、业务联动”的联建共建活动,推动组织建设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基层党建由“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推动形成互学互促、共建共赢的党建格局。三是办好“三大”教学课堂。大力推进“人才强企”实施战略,推行“内训+外训”培训模式,把学习课堂搬到项目、搬到工地,举办现场教学、专家讲学、交流研学,方便党员职工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传授经验讲授“秘诀”,同时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专业人才资源库建设,发挥尖兵引领作用,在经验丰富的劳模工匠、技术带头人的正确引领下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带动指导一线建设者开展技能比武、劳动竞赛、创新创效等实践活动,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其中,以实际行动弘扬干事创业正能量。

(四)发挥监管效力,以压实管党治党为主责,强化作风建设。公司党总支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在“人、事、权、责、己”五个方面,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全面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是种好工作“责任田”。书记担起第一责任人责任,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当好管党治党“施工队长”,做到亲自安排、亲自督促。班子成员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把管党治党要求融入分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召开书记述职评议会议、党建工作会议,拧紧责任链条,汇聚工作合力,有效压实基层党建责任落实落地。二是打好监督“组合拳”。不断强化内控管理,建立监督跟踪机制,组建监管督导工作小组,协助纪检部门对在建项目经营情况实行全程监管,严查工程收方计价、资金使用管理、劳务队伍选用、物资采购租赁等关键环节,坚决堵住制度上的漏洞、监管上的盲点。质安、纪检、人力、党群、财务等部门在制度落实、项目招标、资金调度、质量安全、物资采购等方面常态开展督导检查,做到信息互通、监管互动、措施互补。三是坚持不懈纠“四风”。以党内集中教育为契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遵守国家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实施办法》,领导班子对各自分管范围内的干部负起教育、监督责任,紧盯资金密集、权力集中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对重要岗位人员常态化开展廉洁提醒谈话,讲好廉政党课,确保项目“一把手”权力规范运行,坚决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二、工作成效

(一)基层党建质量全面过硬。始终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公司在建项目无空白班组,支部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司属8个党支部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100%达标,3个项目党支部荣获贵州省国资委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

(二)超额完成生产目标任务。公司20个在建项目计划完成产值26.73亿元,实际完成28.87亿元,完成比例108%。本年度中标8个项目,新增合同额18亿元,省内项目占比12%,省外项目占比88%。

(三)创新创效能力显著增强。仅2024年累计申报实用新型专利13项、贵州省优质工程奖2项,获批授权发明专利8项、贵州省工程建设工法6项,斩获第五届全国公路微创新大赛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2项,摘取全国第二届工程建设企业数字化、工业化、绿色低碳施工工法大赛二等工法1项、三等工法2项。参建的牂牁江大桥获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竞赛I类成果、“金协杯”全国钢结构行业数字孪生BIM应用大赛一等奖、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优秀奖,创新成效显著。

(四)干部能力素质持续提升。积极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选拔任用中层干部31人,入选上级单位“211”人才12人、高层次人才、重点关注人才45人,积极挖掘内部讲师15人,120人逐步纳入项目经理、项目总工、试验检测、注册安全师等各类专业人才资源库。